教育的纠结状态必须改变 2014年05月20日 作者:熊丙奇 来源:中国青年报
高考临近,本届高中毕业生及家长开始关注志愿填报。北京和上海为考前填志愿,再过几天就要递交志愿表。在给学生和家长指导志愿填报时,令人“纠结”的状态时常出现。
比如,对上海和北京家长来说,由于是预估分数填报志愿,因此如何定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按照目前的高考录取政策,最好的定位方法,应当是比例定位,即考生所在学校往年的一本率、二本率、上线率,以及考生在学校中的排位(前百分之几),可是,学校的一本率、二本率,按规定教育部门是不得公布的,以防止“片面”追求升学率。如此一来,公布升学率违规,而不公布升学率则无法做好对学生的志愿填报服务。
再比如,近年来,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直想淡化分数的作用,可是,在填报平行志愿时,依照“分数优先,遵循志愿”的规则,地方教育考试院,是要将每个考生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出具体的位次的,为了把学生的位次精确排出,各地还明确了总分相同时的排名方案,比较同分考生的语数外单科分数,这也就意味着,在高考升学时,达到了每科每分必究的地步,总分或者单科低一分都可能投档失败,面对这样的录取规则,还有谁会想起所谓的“素质教育”? 另外,对于究竟是选学校或者选专业,依照高等教育的定位,一本院校本应该实行精英教育、通识教育,淡化专业,不强调功利的就业,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,因此应该选学校,可是,现实中的一本院校,甚至包括北大,都有沦为职业培训所的趋向,教育部门和社会都用就业率来评价所有大学,于是,家长们关注的还是好就业的专业,而不关心学生选这所大学究竟要培养怎样的能力和素质。结果导致大家在追逐热门专业过程中,变得盲目而功利。
出现以上这些纠结,关键在于,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,制造的就是应试教育,但教育部门和学校,似乎并不想承认这一点,还是装着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。在近年来的办学中,教育部门强调不得公布升学率,不得只追逐分数,但实事求是地说,由于升学制度不变,这样的要求,有些形同虚设,而且,由于不顾现实制度的实际问题,做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,反而影响了对考生的服务,甚至破坏考试公平。像公布学校的一本率、二本率,学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排位,这是现实考试制度之下应该给学生的基本服务,离开了这些,学生根本无法在填报志愿时准确定位,而且也无法对考试公平进行监督。
教育部最近在这方面有所改变,要求各高校公布最低录取分,就是出于对高校录取的监督,另外,还要求各高校公布特殊类型考生的笔试、面试成绩,这也是阳光高考的要求。与之相应的是,公布考生的名次也应是对高考录取的监督。但目前,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的还是回避现实的态度。
对于中国教育的现实,大家必须正视。在现实升学考试制度之下,我们实行的就是应试教育,不要指望不改变教育制度,只要隐匿了一些应试教育的表象,诸如升学率数据、学生名次数据,就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了。只有切实打破现行的集中录取制度,才能把学校、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,否则,不管如何高喊素质教育,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还会踏踏实实地进行。
与此同时,整个社会应该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,来推动教育进步,不能用功利的心态,为当前已经功利化的教育火上浇油。我国高校办学定位模糊,学校千校一面,与行政治校有关,也与社会对学校办学的功利诉求有关,当社会舆论都用就业来评价北大清华时,北大和清华能坚持精英教育,实行通识教育吗?
总之,目前的我国教育,在传统的制度和功利的教育追求中,处于十分纠结的状态,教育部门、学校、老师和家长都左右为难,这增加了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,也让学生的学业发展、职业发展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。要改变这种纠结的状态,必须推进深层次的教育改革,给学生自由的、多元的教育选择。(熊丙奇) |